寒门难出贵子?全世界都一样!但有个例外……
日前,《纽约时报》发表的北美大学学生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的调查又引起轰动——占社会1%的绝对上层家庭中的90%的孩子上的是顶尖大学,而占社会20%的底层中超过一半的孩子根本不上大学,即使上了大学的大多数也是上的社区大学或者名不见经传的非常普通的大学——于是“遗传的贫穷”“绝望的底层”“难以突破的阶层限制”等声音哗然而起。
美国,这个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被世界公认为有无数可能性的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地方的现实是否更残酷?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原生家庭贫穷,孩子就要世代贫穷下去?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辛上邪
《纽约时报》发表的北美大学学生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的调查数据表
蓝色:私立、非营利性大学
黄色:公立学校
橙色:19~22岁期间没上大学
灰色:找不到足够信息的大学
绿色:营利性大学
01.
北美的申请大学制度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不同。美国有ACT和SAT考试,加拿大有省考,但这些分数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看学生平时成绩、兴趣爱好、特长、参加社会义工、推荐信、老师评语、学生个人陈述等,并非一考定终身。有人说,藤校等顶尖大学几乎都是私校,私立大学看中家长捐赠、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是否是本校校友会等,但这些也只是参考,并非绝对条件。有这些条件的学生更容易被录取,但其他条件符合却没有家庭背景的学生绝不会被拒绝。是什么真正限制了底层的孩子进入顶级大学呢?
在加拿大,本地学生的大学升学率很低,如温哥华所在的BC省,本地应届学生入读大学的比例只有25%,另外75%的高中毕业生不会直接申请读大学,而是去工作。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可能是不读大学也可以找个好工作、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同时,北美的大学易入难出,毕业之后的就业、收入不一定会更好。一个手艺好的水管工的年收入超过10万加币不算稀奇,而家庭年收入6万加币就能算中产阶级。75%的不直接读大学的人并非永远不读。他们中的一部分会在工作中赚钱攒学费、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申请入读。读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对于北美群众来说,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愿望、兴趣。
那么,原生家庭又是怎样影响到孩子入读大学的呢?
02.
原生家庭对学生入读大学乃至一生的影响,恐怕不应简单归结为经济方面的支持与否,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内心和梦想的塑造。脸书创始人小扎的太太普莉希拉的故事就是个经典例证。普莉希拉是越南华侨,父亲早年移民美国,家庭不富裕,父母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工作18个小时,全家人长期在餐厅地板上打地铺入睡。普莉希拉跟着祖母长大,祖母教给她做人的道理,鼓励她要自信、自立、勇于奋斗。13岁时,普莉希拉就去问老师,怎么才能上哈佛。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努力学习、加入网球俱乐部,如愿以偿地入读哈佛。而哈佛学生不乏普莉希拉这样的例子。
普莉希拉
普莉希拉的哈佛梦如果说是美国梦的一部分,那么类似的中国故事也不少。《布衣》的作者谭中超教授出身于“地主”家庭,属于农村的受批斗对象。一家人挨斗、挨整、挨打20多年,最惨的时候连田地都没法种,流离失所,靠母亲抱着孩子去外地讨饭勉强维持生计。可就是这位讨饭的母亲,将六个孩子全部养大成人,除了一个从小生病残疾之外,其他的都各有所长。最小的两个孩子赶上了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各有所成。谭中超考入清华,毕业后自费留学美国,现在担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导。对这些貌似不可思议的成功,谭中超认为归功于父母勤勉、正直、不屈不挠始终向上的言传身教。
03.
不仅寒门如此,富裕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如此。号称美国版王思聪的特拉维斯·奈特的父亲是耐克公司创始人,名下资产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15位。可这位大少毕业后不去家族公司发展,而是苦心从事自己喜欢的动画设计。经过多年辛苦拼搏,他创办了自己公司,拍摄出《僵尸新娘》等动漫大片,获得金球奖,还冲击奥斯卡。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感谢父母的支持,“父亲在我的生命中是导师一般的角色。他给我最棒的一句建议是,做你想做的,去寻找撼动你灵魂的那件事”。
而中国版王思聪们最常见的新闻是炫富。比如晒狗儿子有多少台iPhone7、如何糟蹋爱车等等。他们物质丰裕,精神追求却不敢恭维——宠爱狗儿子显然不是撼动灵魂的那件事。
常听到孩子穷养、富养的讨论。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超越家庭。对于物质生活,家长量力而行;对于精神养育,则应多重视。家庭经济条件差,就少花钱;家庭富裕,可以适当多花。无论多花少花,有些基本的观念应该灌输给孩子,比如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注意家庭财政规划;追求舒适的同时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不要为了买东西而买东西,比如为了面子、赶时髦去购物,切忌攀比;价格的多寡不一定能代表商品的品质;炫耀是不光彩的,自己有能力消费时,别忘记帮助社会需要帮助的群体,等等。这样养大的孩子,无论穷养、富养,应该都会长成小扎夫妇那样三观正的好青年。
小扎夫妇住在这样普通的住宅中,没有保镖、保姆,生活亲力亲为。他们已经捐出几亿美元,并将所拥有的脸书股票的99%投入到儿童疾病研究中。
04.
三观的塑造、鼓励对梦想的追求之外,家庭影响孩子的还有行动力。周冲在《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可怕》一文中指出,贫穷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是贫穷的思维,这些观念包括不珍惜时间;遇到错误总是归咎他人、不做必要的反思;安于现状,不愿意努力改变贫穷;将成功寄希望于拜神求签、投机运气;不愿意继续学习、投资自己。所有这些都是行动力的问题——贫穷可以看做是一段时间内的挫折。那么,遇到困难、挫折,怎么办?是破罐破摔,还是力争求变?父母的表率往往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整天打牌、酗酒、对工作不认真、对生活骂骂咧咧,孩子看到后很难受到正向的启发。正所谓“你都在混,为啥要孩子拼”。
多读书是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最便捷的方法。如日剧《女王的教室》中关于读书的那句著名台词所说,“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大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和死人没有区别。”有了好奇心、求知欲,孩子们便不会满足于被局限,他们会自动自发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自然也就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05.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例证其实很多,他们的共同点都与父母的正确引导分不开。
《让孩子走运的秘诀》的作者朴贤秀是一位普通的韩国妈妈,孩子3岁以前,她因身体不好对孩子都无法尽心照看,常常是她躺在床上睡觉,孩子自己在旁边玩。康复后,她又外出上班,仅是在一家小公司做小职员。她的儿子远翔也不是天才儿童,甚至尿床到六年级。可这样一位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母亲,却很在意孩子的成长。她的方式不同一般,她没有让远翔参加课外班、特长班,而是让他从小玩到大。她有意促动孩子多读课外书,通过对孩子的启发、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在遭遇韩国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夫妻二人砸锅卖铁地供孩子去英国读书。远翔顺利毕业后进入英国银行从事自己一直想做的投资工作。在总结自己的育儿经时,朴贤秀说,在怀孕的时候,她就下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引领世界的精英”和“驾驭幸运的人”。
她的秘诀是,给孩子从小树立梦想,父母再不断地用“话语祝福”帮助孩子不忘梦想,并愿意为之奋斗。这是任何一个阶层的父母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的事情。
帮助孩子在心底种下美好的梦想之树,让它生根发芽。
有梦想的孩子总会不一样。
作者简介:辛上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者、翻译、专栏作者。关注唐代历史还原和现代教育及某些其他问题。现定居加拿大。
欢迎分享朋友圈。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侵权必究!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哥编辑】
欢迎添加华哥微信(zglgag168)
❂
欢迎分享
瞭望世界,更懂中国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回复下面的数字关键词可查看
【994】汤唯:曾被预言永世不得翻身,如今却淡看世间繁华
【990】再见,奥巴马!比当美国总统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丈夫和好父亲
【987】互联网“老司机”雅虎之死:从1000亿市值到48亿卖身,如今连名字都没保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三流的父母想拥有一流的孩子,这是病